攻坚克难 栉风沐雨扶贫路
2020-12-30 23:03 来源: 河南日报

5年来,一场规模空前的脱贫扶贫大潮在豫北大地奔涌,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5年来,一批又一批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画卷在洹水两岸徐徐展开。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扛稳重任、尽锐出击,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安阳市市长袁家健说。

截至11月30日,安阳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41万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按照贫困县、贫困村退出计划,国家级贫困县滑县、省级贫困县内黄县分别由省政府于2017年10月、2019年5月宣布脱贫摘帽,全市492个贫困村在2019年年底前有序退出;率先在全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和脱贫任务。

完善“责任链”

抓好“关键人”

地处豫北的安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西部紧邻太行山区,农村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不平衡现象突出。

这里有国家级贫困县滑县、省级贫困县内黄县、省级“三山一滩”片区县(市)林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村492个、贫困人口26.41万人,涉及9个县(市、区)。

面对这场脱贫攻坚硬仗,安阳市没有任何退路,只能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克难攻坚,确保夺取全面胜利。

坚定扛牢责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安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不断完善“责任链”,抓好县委书记、专班指挥长、重点行业负责人、基层扶贫干部等“关键人”,层层扛稳压实攻坚责任。

强化顶层设计。落实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去年以来,安阳市先后组织开展了“百日攻坚提升行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百日会战”、“三个清零行动”。今年7月份以来,安阳市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紧紧围绕剩余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两个重点,统筹打好目标任务“清零战”、稳定增收“达标战”、返贫致贫“阻击战”、综合保障“兜底战”、风险隐患“防控战”、问题整改“歼灭战”六大战役。

坚持以上率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调研指导、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党政分管领导常态化开展暗访检查、专题督导;其他市级领导也多次深入联系督导的攻坚任务较重的乡镇和贫困村进行调研指导,形成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精准发力,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落实帮扶责任。抓住基层扶贫干部和村级脱贫责任组、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等帮扶力量,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今年,针对计划脱贫的7286户贫困户,每户明确一名科级干部分包联系,为高质量脱贫上了“双保险”。

“产业扶贫”成典型

“特色扶贫”是亮点

牢牢把握现行标准,精准落实各项“硬核”措施,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安阳市在贫困地区民生保障上着力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学有所教”,贫困患者“病有所医”,贫困人口住有所居、饮水安全。

在教育扶贫的资助政策上,实现应助尽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零辍学”。强化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重保障,2017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县级政府医疗保障专项基金救助“第五重医疗保障”,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扎实开展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清零行动,做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安阳市提前两年解决了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高效种养、加工、乡村旅游等九大特色扶贫产业,建成了一批扶贫车间、带贫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等带贫载体。内黄县“四平台一基地完整产业链”产业扶贫模式,成为全省典型。5年来,安阳市新建扶贫车间、带贫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等带贫载体773个。

在金融扶贫上,安阳市建立完善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部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和精准企业扶贫贷款投放力度,助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

目前,安阳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林州市坡地经济、乡村旅游,内黄县温棚高效农业,滑县扶贫加工车间等成为全省亮点,汤阴县艾草等中药材种植加工、畜牧养殖,安阳县生态观光农业、扶贫车间,龙安区苗木花卉、优质小杂粮,殷都区优质小杂粮、食用菌等产业,都成为当地贫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易地扶贫搬迁,开启新生活。在2017年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基础上,2018年以来,安阳市重点抓好搬迁人口的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和务工就业,确保持续稳定脱贫。

落实综合保障政策。持续抓好农村低保、养老、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补”等政策落实落地,确保困难群众应享尽享。

落实“四不摘”要求

扶上马送一程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保持敬畏之心,要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抓好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安阳市唯一的省定深度贫困村——殷都区都里镇东郊口村,2019年顺利脱贫退出,村容村貌和贫困群众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持续抓好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严格识别标准程序,做到应纳尽纳,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实现了零误差,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严格退出标准程序,反复入户校准、核查核实,做到了应退慎退,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落实“四不摘”要求,巩固脱贫成果。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后,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坚决打好高质量脱贫、有效防止返贫和有力阻止致贫三大战役,持续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滑县探索出了一条落实“四不摘”要求的新路。

严格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度增长,2016年投入2400万元,是脱贫攻坚战以前每年投入的8倍;今年预算投入7800万元,较2019年增长10%。安阳市在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稳居全省先进行列。

强化作风攻坚。完善以暗访为主的督导指导机制,精简会议文件,建设安阳智慧扶贫信息系统,发挥数据共享、问题比对作用,提升了工作精准性和时效性。

全面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强化定点扶贫示范引领和各级驻村帮扶全覆盖。目前中国社会扶贫网精准对接帮扶该市贫困户6139户。组织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和消费扶贫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市总工会劳模助力脱贫“6+1”专项行动、团市委“八方援”扶贫助学行动、市妇联巾帼扶贫系列活动等各具特色、成效显著。

创新“防贫保险”

用好“兜底政策”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安阳市建立精准防贫机制,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面向农村贫困线上下的困难人群的商业防贫保险,有效解决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问题,筑起了一道防贫阻贫堤坝。

创新推进精准防贫保险。9个县(市、区)分别与中国人保财险、太平洋保险公司签订精准防贫保险协议,县级财政投资为5%左右的农村人口购买防贫保险、实现全覆盖,为困难群众织密防返贫、阻致贫的“安全网”。目前,该市已累计向497户防贫对象发放精准防贫保险救助款313.96万元。

用足用好兜底保障政策。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扩大兜底保障政策覆盖面,用好用活特困供养、特殊救助、社会救助等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创新抓好农村特困暨重度精神残疾人员医疗机构集中托养工作。今年4月30日在滑县召开现场观摩会议,推广“3+2+1”模式(“3”即亲情赡养、邻里助养、居家助养,“2”即敬老院集中供养和医疗机构集中托养,“1”即精神病医院集中托养),因户施策全面解决特困人员脱贫退出不稳、生活质量不高、致贫风险较大的问题。

“到年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从集中资源搞脱贫攻坚转向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主,我们要继续扛牢压实责任,全面精准发力,持续提升脱贫成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袁家健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安阳全市上下正在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持之以恒、顽强拼搏,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 清风安阳网管理员
  • 清风安阳网
  •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序号:豫ICP备19036176号 公安备案号:41050202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