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乡纪委人员力量不足,信访问题严重,案件线索经常积压,现在通过片区协作办案,积压的线索得到了有效消化,疑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减轻许多”安阳市殷都区磊口乡纪委书记刘柯楠提到基层“三化”建设时感慨道。
“三化”建设以来,该区纪委监委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在辖区19个乡镇(街道)纪(工)委深入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推动全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机构名称、挂牌标识、功能性用房等方面,通过实地查看、询问等方式,对各乡镇(街道)现有办公场所进行摸底调研,规范统一标准,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水平。督促乡镇(街道)尽快调配人员,在确保纪检监察干部人数的基础上,从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专业背景等方面配齐配强人员。
督导打好“硬件”基础。制定倒排工期台账,督促各示范乡镇明确院落布局、用房数量、功能配置等“硬件”基础。统一制定符合殷都特色的设计方案,设计通用版面模板44块,个性化版面5套。目前,殷都区19个“三化”建设示范乡镇通过向外争取、向内挖潜,办公场所达到140余间,协作片区人员由84人增加至148人,其中乡镇纪委90人,派驻组34人,纪检监察室24人。
完善基层纪检监察制度。聚焦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程序杂乱等问题,组织各部室修订完善基层纪检监察制度机制40项,编制《殷都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制度机制汇编》。
培基育优促提升。先后2次对各乡镇(街道)“三化”建设成果开展模拟检验,同时以全市智慧监督平台等载体为抓手,培育一批亮点项目,形成了“3523”精准规范问责模式、跨域监督检查制等创新成果。目前,运用协作片区机制,先后开展跨域监督检查33次,通报曝光问题36个,约谈乡镇(街道)、区直单位主要领导18人,推动相关单位整改问题33个,查处39人。
“我们将持续发挥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在基层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中的作用,强化信访联办、案件联查、监督联动、问题联解,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