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活动|汤阴县纪委监委庆“七一”“传承好家风 建功新时代”优秀征文(二)
2022-07-04 08:44 来源: 汤阴县纪委监委

我和我的党支部

汤阴县纪委监委机关第四党支部 郭娴

在我懵懂年华时,我经常听爷爷讲中国共产党这个名词,当时虽然不知她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那是美好的代名词。

在我上第一节历史课时,我真正知道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她之于近代中国意味着什么。

在我初入社会时,看见爷爷那枚沉甸甸的优秀党员奖章,我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走入工作岗位,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党员。在支部里,我体会到了青春、风险、历练的真正意义。

我的党支部是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队伍。我属于县纪委监委机关第四党支部,我们党支部共有26名党员,其中80后9名,90后4名。在这支年轻的队伍里,他们诠释了青春的风采,一颗颗青春的心凝集在支部中,在这里谱写辉煌灿烂的人生。去年7月17日16时至7月22日16时,我县普降暴雨,全县各乡镇平均降雨438.9毫米,最高的乡镇降雨达到734.2毫米。县内两座水库实时水位均已超过汛限水位,汤河已开始分洪泄流。灾情发生后,我们党支部的青年同志与机关其他支部的同志组成了青年突击队,他们40余名队员连夜开赴受灾较重的古贤镇东段村、南寺昌等村,与镇、村干部一起转移群众、填装沙袋、加固堤防。为确保群众转移工作顺利进行,他们挨家挨户上门劝说,肩挑背扛帮群众转移,努力将群众损失降到最低。此次行动中,他们共协助转移群众近千人,填装、搬运沙袋800余袋,他们为了民众的安危毅然向前,日夜奋战在救灾抢险第一线,用青春和担当,在防汛救灾一线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堤坝。这就是青春的活力,这种活力是支部不可或缺的。

我的党支部是一支讲奉献的队伍。奉献是无私的,多少无私的心灵在这里汇聚成一条爱的长河。为缓解安阳市医疗机构用血需求压力,为汤阴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贡献力量,我们支部响应义务献血活动倡议,积极报名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疫情期间,为了照顾好即将隔离的1000余名孩子,李曼同志就着手机手电筒的亮光,在寒冷的冬夜,清点宿舍,安排房间,忙了整整一夜,一刻没停。此时,没有人知道她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8个月大的孩子;为了让隔离人员尽早回家,老党员张玲娣一接到解除隔离任务,便备好地图,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准备解除集中隔离学生的分类编组工作。待拿到详细名单和地址,立即对照地图上,仔细确定每一位学生的家庭住址,根据地理位置、交通路线就近分组。任务往往来得紧急,她常常需要挑灯夜战,细细琢磨,只为分组更精确一些,路线更合理一些,隔离人员回家更快一些;张鹏飞,“不是在办案,就是在去办案的路上”是他的工作状态。为了办好县监察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起指定管辖案件,他在深入了解案件情况,掌握部分证据后,立即申请办理了留置手续,一进办案基地可能就是几个月,此时最让他放心不下就是即将临产的妻子。然而时间紧迫,容不得多想,他立刻收拾行李进入了办案基地。经过两个多月的抽丝剥茧,他终于查实了相关情况,涉案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作进一步处理,工作成效也得到了上级认可。案件办结后,看到刚出生小女儿粉嘟嘟的小脸,泪水在他眼里打转。

我的党支部是一支充满历练的党支部。历练是从优秀到卓越的必经之路,党支部在经过无数次的历练之后,肯定能成为一支卓越的队伍。自我们党支部成立以来,从“清洁家园”志愿者服务到国庆抢收保民生;从参观西柏坡到义务扫雪,一次次实践活动都留下了党支部的脚印。我们一路走来,虽然遇到了不少的坎坷,但也正是这些坎坷历练了我们,使支部在这一次次历练中得到进步。

在这个大家庭,他们每个人都为我树立了榜样。我愿用青春的热血、无私的风险和勤恳的历练为党支部添砖加瓦,做一名真正的“打铁人。”

父亲留给我的“传家宝”

中共汤阴县纪委监委第六党支部 袁茂

每个人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其品行如何都始于家风,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色彩和图案。我的父亲就是我的家风的承载者,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自己思想和行为也慢慢受到耳濡目染,塑造了性格和性情。

勤恳工作,劳动最光荣

年轻时,父亲做了二十多年的养殖工作,进料、饲养、预防、管理、消毒……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每天如此,全年无休,正是父亲的勤劳才得以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如今,父亲已年近七旬,干不了体力活的父亲在事业上及时转型,开始养蜜蜂。对此,他还专门做了研究,他说:“养蜜蜂好处多着呢!这是环保产业,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周围邻居的生活,而且咱家是山区,有山坡有花草,很适合采蜜,况且养蜜蜂不是体力活,我能干得了,就当每天运动运动,还有助于消化哩。”父亲常说“劳动人民最光荣”,还不时提醒我,在单位一定要勤快,勤快的人到哪儿都不会被讨厌的。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了再继续干”

父亲在二十多年的养殖过程中,曾遭受过两次禽流感,养的鸡禽“全军覆没”,几近毁灭性的重大挫折面前,父亲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事后,他又重振旗鼓重新上阵。我时常感觉他就是海明威笔下那位与困难搏斗的老人,可以失败,但永远不会被击败。我曾经面对考学失利、工作挫折,父亲总是跟我说,“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了再继续干”,父亲用亲身经历来鼓励我直面失败,重拾信心,勇往直前。

活到老,学到老

父亲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热爱学习,家里桌上摆满了他的各类书籍,《禽类防疫手册》《蜜蜂养殖知识》《孙子兵法》《小故事大道理》……有次回家,他竟抱着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向我请教如何查字典,看着他戴着花镜学习的模样我从心底里佩服。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同样热衷于学习,文化水平有限的父亲竟能够逐字逐句地通读习总书记讲话,《今日说法》《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是他每天雷打不动必看的节目,他常说:“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习,不学就要落后”。在校时,父亲鼓励我珍惜学习机会,就业后,父亲更是多次叮嘱我要不断地学习。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我决定要像父亲一样活到老学到老,做到终身学习。

不贪公家一分钱

父亲曾担任村里的支书,父亲的淡泊名利是得到村民一直认可的。由于年龄原因,父亲无法继续村里的工作,多名群众向乡里要求让父亲继续担任支书,评价父亲在任期间没贪过公家一分钱,最是清廉。人民是最公正的监督员,父亲能得到群众如此之高的评价,想必也是实至名归吧。父亲爱看电视,每次看到报道贪官落马,他总会感叹一番,“公职人员领着国家的工资,光工资就够生活开销了,去贪公家的干嘛呀!”

家风如同空气,围绕在你周围,与人滋养、给人启示。现在,假期的时候,我总要回老家,跟父母待在一起。陪伴中,继承父亲勤劳、拼搏、清正的品格,这是父亲留给我最珍贵的“传家宝”,我定会守护好这份宝贵的财富,并将它继续传给我的孩子,一直传承下去。

涵养新时代好家风

汤阴县纪委监委机关第六党支部 刘诗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自立自强,勤奋刻苦,孝敬长辈,父母用自身言行教育我。在我们家,可能没有像别人家有立家规,以文字形式传承下来的家风,可在一日三餐,父母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我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第一碗饭得先端给长辈。小的时候,每次放学回来,肚子饿的咕咕叫,饭菜熟了时候,总是按奈不住自己的小手想去尝一口,这时候,爸爸总是拿筷子轻轻敲我小手“先给爷爷端过去”。小时候有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等到自己越长越大,慢慢明白,虽然是平时很普通的一碗饭,但是我们家孝顺长辈的好传统就这样无形传承下来。爷爷后来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住到我们家的时候,我们晚辈总会把饭端大床前,在这样无形影响下,小侄子每次吃饭也知道先把饭菜端给老爷爷。

前段时间看电视剧《人世间》,每一集看着都会跟着落泪,这是普通的人家生活搬到荧幕上,剧中周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也用自身言行教育自己子女,当家人们团聚在一起时,大家一起做饭、唠家常、打扫卫生,拥挤的老屋里其乐融融,充满了浓浓的家庭情感。可以体味到,无论在什么时候,家都是人们始终牵挂的地方。如今已为人父母,方知父母自身言行对子女一生影响。自身也无时无刻不在塑造自己,要让自己孩子明白做人做事保持好家风的重要性。

重视家风建设,不仅关系小家,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堪称严家教、正家风的楷模。毛泽东同志曾立下“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同志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并制定了“十条家规”。回溯党史,许多党员干部躬身垂范,留下了为人称颂的家风佳话:焦裕禄教育孩子不能“看白戏”,谷文昌告诫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杨善洲不让家人搭“顺风车”……在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以红色家风为“传家宝”,熔铸成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千千万万家庭有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涵养良好家风,贵在落细落实。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本分做人、干净做事,用行动诠释“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与此同时,守住亲情关,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切实管好家人、处好家事。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把“修身”“齐家”两个方面都落到实处,才能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成就“积善之家”。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持续用好的家风培育好的作风,我们必能葆有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信念坚定、壮志在胸、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创造美好未来。

传承好家风 弘扬好美德

汤阴县纪委监委机关第七党支部 陈茜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品读传统,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礼记.大学》中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好家风”是一种“有形”的魅力,蕴含在“一茶一饭”的言传身教中。清代康熙年间,有位阁老重臣张英,曾经在一封家书中写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流传至今的六尺巷张英的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六尺巷里走出来另一位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也是清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而张廷玉就是张英之次子。“担当,勤勉,坚忍,廉洁”,是张廷玉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有形”的魅力,对其做官为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家风,往往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力量。感悟家风传承的“有形”魅力,古有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曾国藩等历史人物,今有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展现中华民族家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貌,对现代文明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迹。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要孝顺尊敬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好家风,是一种无痕的教导,更是一种“有形”的魅力。家风传承,是民族发展与文脉传承中的神奇密码,潜移默化地影响后世,并为其供应着营养。愿我们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成为好家风、好家训的传承者和受益者。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今,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老与子,孝也。孝者,能传承文明圣火也。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孝,必以孝为核心。有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是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音之大成编写而成,其中蕴藏着先哲对我们后人的教诲,是传承家风的宝典,当代社会可以通过这类优秀国学经典来弘扬中华优良家风。

依稀还记得春节时期央视有关家风的调查和访谈,人们都淡褪了对家风的重视和理解甚至是漠视。传统的家风,是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气息,但“孝”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需在此基础上革故鼎新,培养后人践行八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孝”为核心,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于东方。传承优良家风,昭示于后代,将永世莫忘。我们后继人则任重而道远哉!

家风与时代

汤阴县纪委监委机关第八党支部 任景涛

新时代,新家风。时代孕育家风,家风体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即将到来,在此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必须增强立“四个意识”,坚定“两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就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必须树立良好的家风意识,从源头端正思想,从源头断绝腐败的可能。很多案例表明,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被处分甚至被判刑,家风不正是很重要的原因。从李天一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到今天很多案例,无不体现着家风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家风,干什么都不会长远。只有端正家风,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条件。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时代交给我们的必须课,需要每一名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用端正的家风完成时代交给我们的答卷。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虽然平凡,却也有自己的家风。从小父母及家里的老人就告诉我,做人要老实,要本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勤奋是一,守规矩是另一个一,只有勤奋的一加上守规矩的一,才能实现1+1>2的良好效果。

一方面,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牢记家风,重视家风的传承。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将守规矩的要求铭记于心,坚守好守规矩的底线,做到人在,规矩在。

不松懈,勤学习是家风的另一层面。只有坚持学习,将政治理论入脑入心,牢固坚定政治意识,坚持每日学习制度,坚持政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将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牢牢记在心间,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坚持跟党走,不松懈、不放弃,牢牢把好思想关,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工作,实现自身建设的不平凡。

家风是什么?家风与时代的关系是什么?家风是时代的魂,是时代的根基;时代是家风的屏障,是无数家风汇集起来的总基调,是无数家风的投射。良好的家风是时代的福音,是时代向前发展的永续动力。如果一个时代没有良好的家风作为后盾,那这个时代必是没有前途的,必是黑暗的时代。只有人人树立良好家风并且严格遵守家风,以良好的家风作为前行的动力,以良好的家风作为照耀前方道路的灯塔,以良好的家风作为把握前行道路的方向盘,才是对时代最大的回报。

家风与时代,时代与家风,两者紧密相依。只有家风好,时代才有前途;只有时代氛围良好,好家风才有立足之地。家风与时代两者唇亡齿寒,不可分割。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共同唱响时代的新歌,翻开时代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汤阴县
  •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中共汤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汤阴县监察委员会
  • 备案序号:豫ICP备19036176号 公安备案号:41050202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