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正气 从家出发”——优秀家风故事②
2020-07-30 08:58 来源: 安阳市纪委监委

勤为本 德为先

 

市人民检察院 赵瑞英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大概是希望人丁兴旺吧,父母养育了五个孩子,我排行第四。童年的记忆里,家里很穷,少不更事的我有时会在父母面前“抱怨”:小丽家今年夏天已经第五回买西瓜了,我们家怎么一回都没有?明明家整天都吃白面馍馍,为什么我们家还是窝窝头?已经记不起父母当时是否有尴尬的表情,只记得,父亲母亲异常的勤劳,起早贪黑地在承包的生产田里劳作,以粮食为唯一收入来源的他们希冀着能再多一些收获。一个夏日,父亲提着一篮子玉米去换西瓜,弟弟跟在后面欢呼雀跃的样子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勤劳能够改善生活的理念也开始影响我。


  80年代初,政策放开后,父亲做起来小买卖,几经尝试,最后选定了“卖豆芽”,每天要按时间间隔冲4次水,天不亮就要瞪着自行车载着100公斤的豆芽去10公里外的城里去卖,一年365天,父母几乎没有办法睡一个囫囵觉,赶上农忙时节,父亲从早上3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点才能休息。我们几个小将主动加入帮忙的行列,压水、扫豆皮等样样在行,还会根据“工作量”多少,得到报酬,上小学时我的兜里经常有钢镚碰撞的声音,那里多少藏着我劳动后收获的自豪吧。靠着父母勤劳的双手,家里的日子逐渐好起来,在我10岁那年,家里终于添置了电视机,还盖了新房,兄弟姐妹们也都努力学习、工作,逐渐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文化的父母用身体力行向我们诠释了勤劳是最可靠的财富。


  我家在村里是外迁户,爷爷奶奶早逝,父亲童年时与太祖母相依为命,在家族势力影响较大的农村,孤门独姓的父亲会面对怎样艰辛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贫穷让父亲早早辍学,靠着自学的算术,父亲被村里的生产队选任为会计,计公分、分粮食,父亲从来都不偏不倚、公正坦荡,受到了邻里的一致认可。渐渐的,村里的红白喜事、邻里矛盾调解等都会请父亲去主持,靠着品德做人的父亲在村里树立了很高的威望。母亲柔中带刚,犹记得邻居大户人家欺负我们时,母亲的不卑不亢、坚毅果决,总能迎来旁观者、起哄者的赞许。即使在这样一种氛围里,父母依然教育我们不逢迎、不惧怕、不苛求、不报复。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是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德为先、待人真诚”的环境滋润了我们一家小苗的茁壮成长。如今,父母已过古稀之年,儿女们也都成家立业,我们始终信守着“勤为本、德为先”的家风,靠素质立身、靠勤奋立业、靠品德做人,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清风安阳网管理员
  • 清风安阳网
  •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序号:豫ICP备19036176号 公安备案号:41050202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