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自从有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帮我们盯着,现在村委会好多事情都干到群众的心坎上了。”北关区柏庄镇西苏度村一位村民感慨地说。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督村(社区)“微权力”运行,防止村(社区)“微腐败”问题发生,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北关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探头”作用, 延伸监督触角直达神经末梢,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加强阵地建设,筑牢廉洁防线。为方便群众向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反映问题,该区纪委监委把做实阵地建设作为村(社区)纪检监察组织的基础工程,根据村(社区)实际,因地制宜规范档案资料存放,制作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责任清单、村级小微权力事项办理流程图等制度版面336块,并在大厅、楼道、橱窗等点位张挂,让群众直观感受到村(社区)的“监督”就在自己身边。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履职能力。为让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转起来,该区纪委监委采用集中授课、疑难问题解答等方式,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及作用、财政资金及财经纪律等方面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权力和义务,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日常监督技能,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真正让村(社区)监察队伍发挥作用、履行职责。
加强监督指导,提高监督质效。该区纪委监委强化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指导,积极支持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实施监督。不仅要求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积极发挥“信息员”和“监督员”作用,通过列席村(社区)相关会议,了解和掌握村(社区)情况,采取上门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还让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人员与片区民警、社区网格员、居民志愿者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实施联动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及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早发现、早疏导、早了结,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换届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重新选聘和培训,队伍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文化层次明显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加强探索,督促履职,用实际的工作成效擦亮村(居)务监督委员的名片。”北关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