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群众办事盖章不用来回跑腿了,咱用手机就能查看村务了,村里财务记账都聘请的专业人员……”8月16日,一直关心村里大小事情的龙安区善应镇天喜镇村村民袁宝明讲述着村里这半年发生的可喜变化。
村民所津津乐道的正是龙安区农村基层“两平台一代理”监督机制带来的转变。今年以来,龙安区纪委监委按照市委、市纪委加强基层监督治理工作部署,按照监督权力智能化、办理结果公开化、推行程序规范化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在全区农村推行“两平台一代理”监督机制。新机制运行以来,在强化基层监督的同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了乡、村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智能公章“全覆盖”。推行村级公章智能化管理平台,制定《龙安区村级公章智能化使用管理办法》,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四枚公章纳入智能印章机管理。设定一般事项和重大事项审批流程,村干部按照程序完成在线审批后照相留存,智能印章机即可加盖公章,同时填写《公章使用与管理情况登记薄》以备查验。龙安区175个村已基本实现智能公章机安装使用全覆盖、四枚公章纳入公章机全覆盖,累计使用9800余次。群众再也不用为盖章在村和乡之间奔波了,有效杜绝了盖章不规范情况的发生。
政务信息“全公开”。依托微信公众号建立龙安区党风政风监督平台,该平台集信息公开、实时监督、信访举报功能于一体,将村(社区)财务、重大事项、征地补偿、惠农资金、三资管理、招标信息以及涉民生重点局委的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和工作流程等内容纳入平台,实现“掌上监督”,接受群众举报,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财务记账“全代理”。推行村级集体财务第三方代理记账模式,在不变更村级财务核算主体和“三资”权益的前提下,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代理村集体记账,各村不再设置会计,切实解决坐收坐支、白条下账等突出问题。第三方机构负责对村内“小微工程”进行造价评估,每年出具审计报告,对盘活农村“三资”提出建议,同时接受区、乡纪委、农经部门监督。目前,全区5个乡镇都已采用第三方代理模式,规范了工作制度和流程,正在稳步推进。
“我们探索推行的‘两平台一代理’监督机制,瞄准农村基层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运用科技手段设置‘监控探头’和‘多层把关’,着力于监督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整治基层微腐败,成效正在显现。”龙安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