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有关规定,向你单位下发监察建议书,请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整改工作。”近日,汤阴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在核查某单位“三公”经费问题线索时,发现其在财务管理及内控制度方面存在漏洞,未严格落实会审会签制度。针对发现的问题,该派驻纪检监察组及时发出监察建议书。
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该派驻纪检监察组注重发挥纪检监察建议书“靶向药”作用,针对被监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促使相关单位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及时梳理问题、补齐漏洞、建章立制,达到“祛除病灶”“强健体魄”的效果。
“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只是第一步,有效推动整改落实才能标本兼治。”该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王玉戎说。为防止纪检监察建议书‘一发了之’、整改‘打折扣’等问题,确保纪检监察建议有效落实,该派驻纪检监察组探索形成“一书一谈一问效”工作模式,对建议书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纪检监察建议书“直指病灶”。找准驻在部门廉政风险点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要求其认真研究、认清问题、分析原因、整改落实。廉政谈话促“红脸出汗”。围绕纪检监察建议书中指出的问题,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开展廉政谈话,不绕弯、不回避、不留情面,通过“真红脸、真出汗”,增强驻在部门问题整改内生动力。跟踪问效保“祛除病灶”。该派驻纪检监察组及时跟进,督促驻在部门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时限要求、责任人员,运用电话询问、现场检查、调阅台账、评估反馈等手段,对纪检监察建议书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动态监测,确保整改“落地生根”,真正堵塞问题漏洞。
截至目前,该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依托“一书一谈一问效”工作机制,督促驻在部门完善制度5项,销号问题3个,切实达到“发出一份建议书,堵塞一个问题漏洞,完善一批制度建设”的效果。